全球食品溯源正在经历技术革新,区块链技术受热捧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形成全流程监管制度呢?溯源体系是国际公认的质量安全保障手段,也逐渐成为食品行业的一大趋势,预计2023年全球食品溯源市场将达到185亿美元。溯源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在以疯牛病为代表的食物源恶性传染病事件的背景下,美国、欧盟等通过立法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不过受限于技术及成本,十几年前,溯源主要是在食品包装上标明食品来源地;也有运营商就尝试过通过早期射频技术等方式来记录猪肉等食品的流通,然而由于成本高,不具备市场应用价值。
现在科技发展已经改变了食品溯源,和十几年前的食品溯源技术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革新。现在很多第三方的溯源平台都是以二维码的方式呈现。消费者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知道产品的原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等详细的信息。溯源码一般与防伪码绑定在一起,一般溯源码会贴在防伪码的上面。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可揭开溯源码扫描防伪码,以辨别产品是否正关真品。扫描防伪码会显示此码在不同设备上的扫描次数,若扫描次数大于1,就表示溯源码被揭开过,若扫描次数显示过多,就表示此码被盗用,消费者可向商家对峙。
移动设备改变溯源
近10年间,技术、信息和数据存储的成本都大幅下降。因此,现在许多溯源系统的开发都基于消费者的移动设备。种植者、食品加工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可以使用相对便宜、易于编程的云连接设备如智能手机,扫描仓库、商店、餐馆和其他地方的条形码或二维码。更重要的是,程序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发布应用程序,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商店自动更新。所有这些技术降低了可跟踪性解决方案提供者和消费者使用溯源技术的总成本。

与此同时,随着移动设备的崛起、宽带接入的普及以及数字消费者的崛起,现在越来越多人都习惯用手机解决他们对于吃的需求。比如在饿了么上叫外卖,或者在淘宝、京东、亚马逊上买零食。消费者不需要在餐馆或商店里,所以他们没有直接接触食物或饮料的直观感。因此食品饮料公司则必须收集支付信息、处理订单,并向他们提供营养和过敏原信息,包括物流、食品安全和质量等,所有这些都只需要在一个移动应用程序中完成。除此之外,由于越来越多人对移动设备的依赖,溯源也融入更多线上购物平台。京东去年和澳大利亚肉类产品出口商InterAgri合作,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跨境生鲜界全程可追溯。
溯源技术不断革新
许多国家的企业都在利用各种科技革新溯源技术,其中以区块链技术最受热捧。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溯源系统,与传统的溯源系统最大不同是信息不可篡改。在溯源链中,无论是上链的企业,还是平台方TAC溯源链,都无法对链上的既有信息进行修改,提升了溯源信息的可信度。美国Bumble Bee Foods已经开始使用SAP区块链技术来跟踪从海洋捕捞到商店购买的黄鳍金枪鱼。终端消费者可以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知道鱼是在哪里捕获的等详细信息。沃尔玛和雀巢等多家公司一直在与IBM的区块链技术合作,该技术被称为“食品信托”。沃尔玛正利用这项技术,追踪从田间到商店的绿叶蔬菜,从而确定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批次。雀巢公司利用这个技术进行他们某个婴儿食品的成分溯源。

除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中国在溯源技术上也有了一些发展。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信廷发现农产品溯源编码防伪性差,因此利用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系统研发了“农产品三段式追溯编码技术”以及利用高级加密标准开发了“农产品追溯码分组加密压缩技术”,使得农产品追溯码可以在线赋码和防伪;还有开发了物流配送过程、交易过程质量安全监控系统等,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可以进行信息采集与管理;此外还研制了嵌入式包装标识识读设备,让政府管理部门可以现场监管,消费者可以实时追溯。另外,还有公司利用无线RFID射频技术开发新的智能追踪技术,智能化记录产品运动轨迹,生成产品追溯信息。
溯源技术让消费者更放心
溯源不仅仅是显示食品成分、营养信息,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可追溯技术的进步,食品公司将有能力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整条供应链的全部可追溯数据。这对提醒消费者注意食源性疾病特别有帮助。比如,2018年,中国部分地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疫控中心告诉人们,非洲猪瘟不会传染人,必须在高温烹调后食用,不过怎么样知道购买的猪肉是来自发生非洲猪瘟的地区呢?这时候溯源就发挥大作用了。如果猪肉食品标签上提供了完整的追溯信息,用手机扫描就可以知道猪肉的确切产地,包括省、市甚至农场。那么消费者则可以在得知这些信息后再选择购不购买。在食源性疾病情况下,可靠的数字实时跟踪信息对消费者非常重要。

进口食品的溯源更加重要,中国许多城市也在不断建设和发展进出口食品溯源中心。2017年,南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全国就建立了进出口商品全球质量溯源体系,只要用手机上的APP扫一扫商品外包装上溯源码,商品的放行信息、商品信息、物流信息、监管信息、溯源证书便一览无遗。
中国在溯源方面起步比欧美国家较晚,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才明确规定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2016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的意见》,对食品溯源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不过食品溯源技术的规范还不十分完善。目前很多大型企业都在自建溯源技术,溯源也是未来消费者必定关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溯源技术有很多种,但很多都未与海关等官方机构建立系统关联,溯源信息是否准确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但相信日后将有出台严格的条例,规范产品溯源技术。随着溯源技术的不断革新,消费者有了更加详细的进口食品信息,将买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心。
文章来源:F2C进口食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