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酿啤酒——引无数人尽折腰的异域风味
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这一次,是爱喝精酿啤酒的中国人出了名。据市场调研和咨询机构欧睿指出,2017 年,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能喝世涛啤酒(一种烈性深色的精酿啤酒)的国家。从2008 年到2016 年,中国人喝掉的世涛啤酒总量从450 万升迅速上升至1.92 亿升,涨了近43 倍。2017 年中国啤酒产量连续第四年下降,但中国精酿啤酒却以40% 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
不愧是诗仙,说的话几百年后还这么有道理。
没喝过精酿啤酒的小伙伴可能要问了:什么是精酿啤酒呢?
“精酿啤酒”,是相对于“工业啤酒”而言,它具有“小型”、“独立”、“传统”三个特点,即精酿啤酒均为独立小厂,有创新性并生产有特色的产品,不被大酒厂控股。

不同风味引无数人尽弯腰
水、谷物、酵母菌和啤酒花是精酿啤酒的重要组成物,不同类型、不同品种、不同比例、不同的变化,会形成千变万化的口感和口味。麦芽提供了麦芽香及发酵时的甜味,而啤酒中的“苦味”和香味则来自啤酒花,起到了决定性的“吊味”的作用,并提供一些额外的味道,提升了啤酒的美味度。
精酿啤酒从大类上分为常温上发酵和低温下发酵,通常来说,常温上发酵的啤酒颜色比较浑浊。而且这两类型使用的酵母也有不同。不过,即使是同种酿造类型的精酿啤酒,也会有不同颜色、不同气味和味道等等,因此无法从颜色上进行分类。
不同精酿啤酒其酿酒周期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至少需要两周时间才能酿造完成,如果是比较特别的酒款,甚至需要半年、一年的时间,让其充分发酵。
来自不同国家的精酿啤酒口味更是五花八门:比利时素有“啤酒王国”的美誉,是历史最悠久、也最为闻名的精酿啤酒生产国。同香槟一样,精酿啤酒也同样源于修道院。在比利时国内大大小小的注册啤酒厂就有3600 多个;每个酒厂最起码有6 至11 款自己生产的啤酒。从大范围上看,比利时精酿啤酒由于度数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接受度。
美国产的精酿啤酒虽然在精酿啤酒爱好者眼中地位稍逊,但源于特别的记忆度,其产量、销量是全球最大的、最多的。德国啤酒因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一早就对消费者做了简单的啤酒分类教育,把啤酒分为“黄啤”、“白啤”、“黑啤”,因此在国内市场的认知度和美誉度都比较高。
敬朝阳 也敬月光
城市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会不会去酒吧喝上两杯?据统计,城市新中产的年轻人是精酿啤酒的主要消费群体。(90后的中年小编默默喝着热水)精酿啤酒所独具的情怀是重要因素之一。精酿啤酒作为小众化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情怀需求。
身处工业化高速发展的年代,千篇一律的工业品充斥着生活的各个角落,足以让人审美疲劳。正因如此,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个性的彰显,追求“手作”的温暖,追求与众不同的标签。如此背景下,精酿啤酒,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始的美国流行文化,开始逐步进入中国,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不一样的味道。
精酿啤酒真正流入国内是近几年的事。大约从2012 年开始,精酿啤酒开始在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地渐成气候,很多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以及众多拥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中国人将自己掌握的精酿技术带到中国,直接带起了这股潮流。

然而中国精酿啤酒市场发展背后,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政策、环境、外来文化引入本土的“水土不服”;消费者对工业啤酒,特别是外国品牌仍旧盲目推崇以及产业链的不完善等等。可以说,中国的精酿啤酒其实是在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
美国精酿发展到目前已经有20 余年历史,很多酒厂已有10 来年历史;而国内精酿啤酒发展不过5 年时间,对于中国精酿来说,还需要时间去积累经验,包括酿酒技术等。精酿,是个需要时间的过程,无论是啤酒,还是生活。精酿啤酒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周五了,去喝一杯?
文章来源:F2C进口食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