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所趋 | 想不到全球的消费者都是这样的吃货!
Sial China 中食展在5月16日拉下帷幕,展会期间法国凯度TNS发布了《Food 360TM 2018》报告,聚焦于消费者关于食品的行为、态度和期望以及食品行业的不同参与者,重点突出了最能激励消费者的创新领域。小编给大家总结了几个趋势,一起来看看。
--吃得开心--
对于吃,全球的吃货似乎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要吃得开心。根据报告,为了让消费者的多种感官都能体验到喜悦,全球各个国家创新食品中,50.2%的创新食品都主张消费者的愉悦体验。在中国,这个比例高达60.2%,全球最高。多种感官体验,比如新的口味和口感,依然是最主要的趋势,对口感丰富的追求也依然势头强劲。
那么,哪些食品领域最多创新食品呢?从全球上看,非酒精饮料、熟食小吃、奶制品、冷冻开胃食品这几个领域最多创新食品。中国的创新食品中,16.8%是非酒精饮料;8.2%是熟食小吃;7.8%是冷冻开胃食品;7.4是奶制品;5%是饼干。
除了注重食品对于感官体验带来的喜悦,通过不同风味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饮食体验也正在全球各国蔓延。随着不同民族饮食风味在国家间传播,不同国家也正将其他国家的风味融入自身食品中。
例如,在加拿大,出现了菲律宾菜肴以及夏威夷Poke Bowl;在法国则有以色列菜肴及英式松饼;西班牙增加了泡菜和康普茶;中国和印度美食在英国很受欢迎;而在中国,受到外国饮食的影响,烘培市场、咖啡市场都在不断增长,烘培市场规模达到690亿美元,而咖啡市场每年销售额增长20%。
--吃得健康--
除了愉悦地吃,也要健康地吃。因此,保健功能也是全球创新食品的另外一个聚焦点。30.5%的创新食品都会在保健功能上下功夫,德国最高,而中国则有20.9%。
食品的保健功能则具体体现在全球11.2%的创新产品关注食品的药用价值、14.4%聚焦成分天然、5%加入植物性配料;而中国在这三方面的比例为10.7%、8.2%及2%。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对食品保健功能关注较少,不过还是推出了兼顾功能性与天然性的新产品,比如富含物质和纤维素,或明显具有医疗性质的食品。
牛油果、藜麦、奇亚籽...这些超级食品打着健康的标签吸引了大量忠实粉丝。报告指出,在中国,“超级食品”正在带动新的饮食趋势,食品正在向健康的方向靠拢,87%中国吃货会选择消费健康饮品,比如具有补充能量或排毒功效;而在法国,由于消费者的食物健康意识,适合不同运动或是能够带来特定益处的食品也在不断出现;85%的加拿大人则表示会吃较多的水果和蔬果。
--吃得放心--
不容置疑,食品的品质已经成为全球吃货们的关注的重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传播以及人均收入的不断提升,食物以及不仅仅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多人倾向于通过饮食来保持身体健康,也是社交必不可少的调味剂。60%的中国消费者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美食照片,吃饭前先让手机镜头过一遍已经成为许多人享受美食的必备流程。
据报告,全球各国超过50%的消费者都会倾向于选择高品质食物,其中74%中国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高品质食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在饮食习惯上,61%的中国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饮食,这个比例仅次于美国(69%);此外,超过50%的中国消费者更关注饮食多样化、均衡饮食以及享受美食,表明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在食品品质与味道上非常看重。
除了品质,食品的安全性更是全球消费者关注的重中之重。根据报告,全球超过80%的消费者都表示需要提高食品各方面信息的透明度;其中,98%的中国消费者都持有这种想法,而在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及俄罗斯、德国、西班牙等国家,比例都超过90%。此外,大部分中国消费者认为应该提升食品安全性、食品存储条件、配料来源、生产工艺与生产地点这几大方面的信息透明度;而其他国家消费者相对更关注的食品配料成分与配料对健康的影响。
--吃要环保--
由于人类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扩大,越来越多消费者也会考虑食品对于环境的影响。超过83%的中国消费者都表示会关注食品是否使用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是否对动物产生影响以及减少使用包装袋或重复包装,而92%的中国消费者会认为减少食物浪费很重要。
同样,在法国,厨师们会选择用时令食品烹调菜肴,减少对生态的影响;德国消费者则会循环利用食品包装或容器;在西班牙、阿联酋等国家则出现了许多素食主义者,除了由于健康原因,还有许多人认为素食对环境的消耗比肉食小得多,从而减少环境负担。
全球吃货们对于食品品质、安全、个人健康与环境污染关注度正在不断提升,食品与饮料企业也抓住这些需求并给消费者提供了许多解决方案。不过,对于吃货,需求是不断增长与改变的,食品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发展趋势,才能为消费者提供适合的产品,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
文章来源:F2C进口食品平台